对于项目“快”“慢”的思考

最近一直忙碌着,交付项目,对接项目,评审项目,对于项目有一些思考。

定制化的项目,消耗的时间成本相当的多,定制化的项目更多的是消耗的时间变成了项目的成本。一个项目从开始接触,聊项目需求,做项目方案,协商,确定合作,实施,沟通,交付,培训,售后,每个环节都不能落下,而且每个环节对客户的要求的认知水平又不一样,客户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水平千差万别,导致在沟通和对接上消耗大量的时间。

项目环节越多,越复杂,就越难进行推进,这里并不是说人越多,越难做,值得思考的是,如何让认知水平不同的人都能够理解和明白项目,这里排除那些明白但是装糊涂的人,往往项目在开展的时候触及到了各方的利益,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情绪,这都可以理解。

项目并不复杂,而是平衡各方的关系和利益是难点,之前一直有一种做标品的思维,就是一个标品拿过来就去销售,给客户讲解什么功能,解决哪些痛点和问题,客户如果各方面都认可很快就能成交和交付。

定制化的项目“快”不了,使用者的很多需求,管理者领导人的需求,各种环节上的需求,都需要权衡,每个环节上的人都是一个“产品经理”,都会描绘出自己脑海中最理想的功能规划,例如从短视频看到过,从那个城市的项目中看到过,将这个看到过的东西描绘出来,想象成了一种解决方案,让对接的项目经理很难去区分哪些是“真需求”哪些是“解决方案”,这就需要项目经理去到一线,让客户还原一下工作流程,将整个项目的使用场景和需求,通过最原始的方法,构建使用场景,收集观察到的场景,不能只听客户的描述,这样的一个周期下来,一个项目前期的沟通和场景调研,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,项目沟通前期时间占项目总时间的四分之三,真正项目开发落地,时间周期远小于前期。

在众多需求和关系各方利益综合平衡下,“慢”则是“快”,很多项目需要进一步需求沉淀。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