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人都可以洞察需求“企业的虚拟资产”

前两天与几个朋友一起头脑风暴,大家都讨论起来了生活中大家碰到的问题和难受的点,有个朋友最近在经营15家公司,对于公司资质管理非常的头疼,公司申报、知识产权管理、项目申报等,让他感觉即便找了专职的行政管理岗位也很难管理好公司的“虚拟资产”。

虚拟资产

接触过数字资产的人可能并不陌生,但是对于企业的虚拟资产或者说隐形的资产,特殊证件管理,知识产权管理,企业账号管理,企业项目申报管理等。

这个词是一个前辈告诉我的,我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,申报项目时,管理企业账号,管理企业资质,管理企业的数字资产,但是我没有深入的想这个问题,毕竟这个问题只困扰了我一两回,当时的感觉是,就申报这么一次两次的,虽然麻烦,但是准备好材料,管理好账号,也就没有再深入的去思考,但是这位前辈,老北京创业圈,之前是做机器人领域项目的,名下的公司太多,这样的一个点一直反复的折磨他。他深入的思考了这个问题,开始跟我交流,说这方面的需求,或者说是“痛点”,每个科技型企业都有,而如何将这个问题解决掉,还能跑通商业模式,值得思考。

卖给中小型科技公司管理“虚拟资产的工具”

就这个问题,我找了一些在创业的朋友,发现大家也都有同样的需求,然后我就问他们,你们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项服务,他们说200元,500元,800元……这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,我的朋友们看我的“面子”给这个管理系统开了一个价格,这个是一个需求点,但是不够“痛”,在跟其他的点相比较的时候,会发现这个需求点其实中小型科技公司在意吗?在意,但是有一个行政管理,财务管理,出纳等岗位将这个问题就能解决掉,不需要买一个工具来特殊“照顾”这些虚拟资产。

企业服务工具逐渐被三大写作沟通软件所整合

钉钉、飞书、企业微信,都是专业为企业打造的团队协作工具,都开放了自己的生态市场,虽然目前软件厂商还没全部接入,这是迟早的事情,三家平台,开发应用市场,传统Saas厂商,将应用上架到三款软件的应用生态中,这有别于Saas厂商之前的销售模式,自己搭建官网,自己做优化推广,自己拉流,自己做转化,每个环节都是自己厂商来搞,而现在不同,三个平台几乎垄断了整个企业及时沟通软件市场,同时都开放了自己的生态合作伙伴市场,已经整合进去的Saas厂商,享受到了一波流量红利。

低代码工具从这个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,内嵌的钉钉的“宜搭”,微信的“微信超级表”,飞书的“多维表”都可以很容易就能搭建起信息化服务,审批,表单,任务,集合任务管理,小型管理系统,轻轻松松从另一个维度吊打了Saas厂商。

Saas厂商有致命的问题,只能解决一部分需求,或者说场景预估不足,没有办法满足全场景使用,而往往有这方面意识的公司,都要求定制化,定制化是更多企业需求的发展方向,在一个就是利用现有的低代码工具,搭建出符合自己业务场景的服务工具。

Saas厂商的无奈与心酸

厂商从开始“洞见”需求,开始开发第一个版本,将第一代产品推向市场后,无限的循环开始了,有一个小小的需求点,开始形成需求黑洞,越做越深,需求池越来越大,功能规划越来越多,做成了庞大的系统,将赚来的钱,反复不断的投入到下一个版本的开发,不断的迭代升级,后来达到一个浮动值,边际效应出现了,Saas厂商对于自己的未来,看不到头,只能不断的拓展其他的产品线,或者基于之前的用户需求,扩充新的产品线,开启了另一轮的循环。

当形成了市场上的优势后,小的厂商再进入这个领域,可能机会就非常少了,但是Saas厂商这样无限循环下去,运营和经营成本越来越高,被迫砍掉了几条产品线,再无力拓张。

洞察“需求”的脚步不会停下,寻找等多待解决的“市场真需求”,做小而美的工具,开启10元用软件的模式。

Leave a Comment